□本報記者 楊鈺潔
劍川縣是我州連接麗江和怒江、通向香格里拉、走進川藏的重要門戶,劍川縣歷史悠久、文化底蘊深厚、自然風光秀麗、民族風情濃郁、旅游資源富集,是全國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份,被稱為“白族原鄉”,以云南文明之源、南詔石窟勝地、中國木雕之鄉、白族文化寶庫、滇西革命搖籃、生態旅游樂土“六張名片”著稱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劍川縣堅定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奮力開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十年來,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始終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真抓實干、銳意進取,全力以赴謀發展、穩增長、抓脫貧、護生態、推改革、保穩定、惠民生、強黨建,經濟社會長足發展,城鄉面貌煥然一新,人民生活明顯改善,群眾獲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不斷增強。
十年奮進,繪就了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的嶄新畫卷
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全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,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統籌發展和安全,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,扎實做好“六穩”工作、全面落實“六保”任務,經濟持續健康發展,綜合實力穩步提升。2021年,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.96億元,是2012年25.73億元的1.56倍,年均增長11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.07%;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1.7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.72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.21%;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.82%,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.11%。
十年奮進,繪就了如期脫貧全面小康的壯麗畫卷
堅持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基本方略,聚焦“兩不愁三保障”和飲水安全,因村因戶因人施策,投入精準扶貧資金21.64億元、各類幫扶資金4.6億元,全縣4個貧困鄉鎮和4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,7760戶31397人穩定脫貧,2020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。“劍川木雕工匠”入選全國20個勞務品牌,被列為云南省20個“旅游扶貧示范縣”之一,扶貧項目庫建設成為全省樣板。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抓好“一平臺、三機制”建設,納入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,完成羊岑鄉楊家村大佛殿自然村等3個州級示范村建設,鄉村振興示范鄉鎮、精品示范村、美麗村莊創建工作加快推進,沙溪鎮入選“2021世界旅游聯盟——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”,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。
十年奮進,繪就了發展格局持續優化的產業畫卷
始終把產業培植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抓手,主動融入省、州產業發展格局,著力提升農業、突破工業、做優三產。發展壯大高原特色農業,統籌推進烤煙、中藥材、馬鈴薯、季差果蔬、食用菌等產業發展,將乳畜業確定為“一縣一業”主導產業,實施了皇氏來思爾萬頭奶牛養殖和10萬畝牧草種植、家家俏生豬“育繁推”一體化等重點產業項目,創建為“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”,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7.64億元增加到15.24億元。抓實工業經濟轉型發展,培育規模以上企業11家、限額以上企業32家,丹增公司硫精砂制酸及余熱發電、華新水泥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、年產500萬噸骨料生產等項目建成投產,江西育佳集團校具產業園、中地民安礦石分揀加工等項目落地建設,木雕、石雕、礦冶、能源、建筑建材等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。加快推進文旅融合,積極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、大理州“一帶三道十八廊”建設,著力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,列入首批“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”。同時,加大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力度,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一期建成并開館運行,沙溪·石寶山5A級景區創建景觀質量通過省級評審,千獅山(滿賢林)、劍川木雕藝術小鎮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。沙溪古鎮創建為云南省特色小鎮,被中國旅游協會評選為全國11個“最美小鎮”之一。
十年奮進,繪就了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的美麗畫卷
堅持大抓項目、大抓投資,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引進桂林萬城公司、云南皇氏來思爾乳業等企業到劍川投資興業。抓實重大項目建設,大麗高速劍川段通車運營,鶴劍蘭高速公路加快推進,實施完成省道S320劍鶴公路山區段、國道G214線提級改造等項目,完成979.54公里鄉村公路建設,行政村100%通硬化路。完成了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,4G網絡實現行政村全覆蓋,縣城核心區域建成5G網絡基站176個。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,縣城建成區面積達3.68平方公里,城鎮化率達33%,縣城綠地率達36.12%、綠化覆蓋率達40.99%,人均公園面積13.44平方米。改造提升3個老舊小區,建成16個城市停車場,實施“白族原鄉”民族風情主題街區、西湖公園、城北新農貿市場等項目建設,城鄉人居環境有效提升,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首批“美麗縣城”,成功創建“國家園林縣城”“省級文明城市”和“省級雙擁先進縣”。
十年奮進,繪就了縣域環境山清水秀的生態畫卷
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深入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全力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三大保衛戰,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連續保持穩定。劍湖保護治理有力有效,劍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扎實推進,劍湖濕地被命名為云南省第一批省級重要濕地,劍湖生物多樣性鳥類主題博物館參加“COP15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主題宣傳展”。扎實推進“森林劍川”建設,“林長制”工作全面推開,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.9%,森林蓄積量1100萬立方米,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%。生態保護成效顯著,被列為云南省5個“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”之一,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“第二批省級生態文明縣”,25個村列入“中國傳統村落”、3個村列入“全國綠色村莊”,7個鄉鎮創建為“國家級生態文明鄉鎮”,“省級生態文明鄉鎮”實現全覆蓋,78個村創建為“州級生態村”,綠水青山的底色更加鮮明。
十年奮進,繪就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畫卷
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,加強民生建設,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。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入推進,旅游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、沙溪鎮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等試點工作全面完成,被評為“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”。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,學前教育快速發展,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扎實推進,高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,職業教育特色發展。衛生健康水平有效改善,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處置能力不斷提升,8個鄉鎮衛生院成功創建為“一級甲等鄉鎮衛生院”,白族中醫醫院建設項目穩步推進,被命名為“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”。就業創業工作成效顯著,社會保險、社會救助、養老服務等保障體系不斷健全,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%以上。
十年奮進,繪就了社會大局安全穩定的和諧畫卷
始終堅持以民主聚力量、以法治護發展、以團結促實干,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。持續加強民主法治,加強黨對人大、政府、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,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不斷鞏固壯大,黨管武裝、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有新提升,工會、共青團、婦聯等群團組織工作有新作為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推動,被命名為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”,金華鎮桑嶺村民族村落治理被國家民委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的“桑嶺樣本”向全國推廣。平安建設成果豐碩,2020年,劍川縣群眾安全感綜合滿意率排在全省第17位、全州第1位,2020和2021年連續兩年被表彰為“云南省優秀平安縣”,先后3次被表彰為“大理州優秀平安縣”。
艱難方顯勇毅,磨礪始得玉成。未來,劍川縣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忠誠擁護“兩個確立”、堅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、州黨委、政府工作要求,緊緊圍繞“歷史文化名城樣板、文化產業發展示范區”發展定位,深入實施創新活縣、生態興縣、產業富縣、城鎮強縣、文化立縣、和諧安縣戰略,確保民生持續改善、社會和諧穩定、政治風清氣正,確保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。
數說巨變
2021年
劍川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.96億元,是2012年25.73億元的1.56倍,年均增長11%。
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.07%。
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1.7%。
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.72%。
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.21%。
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.82%,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.11%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